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医疗健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20年,中心是由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与北京紫荆清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中心的主要任务为:探索与创新慢病防控管理实施路径,整合社会各界慢病管理资源合作,支持城乡基层慢病管理能力提升,教育并激励基层医院和医生积极参与慢病管理服务,协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起“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中心成立后,围绕慢病管理领域,开展县域慢病管理研究、参与编写制定慢病相关技术性文件、组织制定县域慢病管理技术管理路径、支持建设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及制定县域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设规范。

中心主要工作
1.配合国家卫健、医保等部门编写制定慢病管理相关技术性文件
根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司要求,组织编写县域慢性肾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于2022年1月26日由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联合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接受了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委托,组织制订《千县工程——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已于2022年11月提交终稿。
接受国家医保研究会邀请,参与《DIP地方试点医保管理操作手册》的编写制定工作,于2021年11月由国家医保局颁布。
2.开展县域慢病管理研究,发布《2021年度县域慢病管理进展报告》
自2020年12月起,连续三年对25个省的1000余家县医院的慢病管理中心建设进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慢病组织管理形式、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慢病诊疗与管理能力、慢病医保支付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

3.组织制定县域慢病管理技术管理路径,支持建设县域慢病管理中心
配合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的落地,联合县域医院院长联盟,组织制定县域慢病管理总体方案及县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慢性肾脏病、主要慢病合并症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路径,设计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组织开展系列培训教育活动,支持县医院开展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

4.开展DRG/DIP支付对县医院主要慢病管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自2021年起,在51家县医院开展基于DRG/DIP支付模式对慢病管理效果影响的研究,共纳入出院病历258,081例。研究方向包括主要慢病DRG/DIP入组率与覆盖率分析,主要慢病相关学科CMI/RW指数和慢病量化管理指标分析与应用,主要慢病住院病种结构分析,主要慢病合并症诊疗管理策略研究,主要慢病精细化管理分析等。
5.开展院内血糖管理研究
组织内分泌、心内、神内、肾内等临床领域,及医保、卫生评估领域的专家制定《全院糖尿病患者管理实施建议》,明确全院血糖管理实施方案和NSTE-ACS、STEMI、SCAD、IS、CKD、AKI合并2型糖尿病的院内临床路径。
6.制定县域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设规范,指导开发县域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
与国家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制定《县域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为县域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标准。
基于《县域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千县工程——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及县域主要慢病管理的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与管理路径,指导多家县医院开发县域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县域医疗数据与公卫数据、县乡间的主要慢病诊疗与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有力支持县域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构建县域慢病管理的真实世界动态数据进行了成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