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背景介绍
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方向,融合了机械工程、人工智能、控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本创新中心将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发,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的感知与交互能力提升、运动控制优化以及智能决策系统的构建。通过跨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致力于开发出具有高适应性、高灵活性和高智能水平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以满足工业生产、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推动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研究领域
• 具身智能机器人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和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系统、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高校教学课程体系。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应用案例融入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为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 基于国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聚焦于利用国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软硬件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优化,设计研发出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推动国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在机器人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我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探索视觉大模型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中的创新性应用:通过引入先进的视觉大模型,使机器人能够对复杂的视觉场景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快速识别出不同的物体、人物及其动作姿态,理解人类的意图和指令,从而实现更加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
应用场景
• 高校教学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可充当教学教具与实验平台。学生通过操作机器人,深入理解机械、人工智能等知识,亲身体验机器人的组装、编程与调试,提升实践能力。它还能助力跨学科项目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工业生产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凭借高适应性与灵活性,承担起复杂生产任务。例如在精密制造环节,精准完成零部件的装配。在危险环境作业中,代替人类执行高危操作,保障人员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工业生产智能化升级。
• 家庭服务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作为贴心管家。负责打扫卫生、整理家务,还能陪伴老人小孩,通过精准的人机交互,提供娱乐、健康监测等服务,为家庭生活带来便利与温馨。
专家团队介绍
中心主任,陈强华,男,1978年出生,教授,工学博士,民盟盟员。
研究方向为机械系统测试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及理论。
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9年9月至2004年1月博士(直博)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光学工程专业,曾先后工作于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工程师)、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访问学者)、北京市普锐科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副总经理)、北京理工大学(教师),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硕导。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其他纵向项目3项,参与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863等14个纵向课题和2项横向课题。曾入选首批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获第十二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读博期间曾获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先进制造中空间几何尺寸测量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A200402) ”(第7获奖人,作为学生排名第一)。发表SCI、EI论文36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