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公路电气化适配基地项目建设启动暨智算中心成立大会在贵州贵安举行。作为核心技术支持单位,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及经济管理领域专家团队深度参与项目规划与实施,以科技创新引领交通产业绿色变革。
研究院数智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科富创集团董事长付正桥表示,此次启动会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交通物流绿色转型的重要里程碑。项目通过整合轨道交通与新能源技术,在连霍高速等重点路段架设智能接触线轨,研发专用电动重卡及全息运维系统,已实现车载受电弓百万次测试、新型线轨10万公里耐磨等关键技术突破。
研究院智能控制与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高昀指出,公路电气化是“双碳”战略下交通领域的关键突破方向。研究院通过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系统性重构物流、能源、金融等五大核心体系,重点突破三大技术方向:一是智能感知技术,研发高精度路侧感知设备,实现车辆动态实时监控;二是车路协同系统,构建人-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平台;三是自主运营体系,开发AI驱动的运输调度算法,提升运力效率35%。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副院长赵锋表示,为推动公路电气化进一步发展,苏州汽车研究院将带领团队攻克四大核心技术:双源动力驱动技术、能量管理与回收技术、高压安全控制技术和车辆智能运行技术。
会议期间,研究院展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签署两项关键协议:与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电气化公路智能施工标准;与中国建设基础设施北方公司合作,推进新型接触网系统规模化应用。
依托贵安新区“东数西算”战略节点,研究院深度参与建设三大核心平台:一是200P智算中心,部署自主研发的“清运”AI大模型,实现路网运力智能优化;二是8公里实体测试线,构建全球首个多气候带复合试验场景;三是标准认证体系,牵头制定15项行业标准,覆盖供电、通信、安全三大领域。
此次大会标志着中国绿色交通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适配基地的落成,研究院将继续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为全球可持续交通贡献中国智慧。